17777993397微信公众号:窦预空

瑜伽行法之三脉七轮详说(图文解说 )

发表时间:2016/04/07 00:00:00  浏览次数:307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人体内数量多达几十万根的精细神经脉,亦称经络,是一种能量运输的通道。这些神经中有十四条较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中脉、左脉、右脉,其中中脉尤其重要。中脉在人体中央内,由脊柱尾部海底轮(会阴穴)直升至顶轮穴。左、中、右三脉的最低交会点均在脊柱骨尾端海底轮处,它是宇宙能量或称之为灵热的储存库。
 
    人体的脊柱共有24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所有神经脉都起源于脊髓。体位法就是锻炼脊柱,使24节脊柱灵活畅通。任、督二脉左右各一寸半处有几十个重要穴位,所以经常以气去疏通三脉,能增强身体素质,在中脉上共有七个轮,它们是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均起于骨髓内。不同的轮控制人类不同的情绪和感觉,也是人体的不同腺体。

 

瑜伽行法之三脉七轮详说(图文解说 <wbr>)

 

    第一个脉轮是海底轮( Muladhara Cakra ):
位于肛门附近的腺体中心,是各种身体、心智、和灵性渴望的贮藏所,与身体健康、排泄功能有关。

    第二个脉轮是是生殖轮(Svadhisthana Cakra ):
它位于生殖器官部位附近的腺体中心,它控制了性线及身体中的液体成分,主宰人的性功能。

    第三个脉轮是脐轮(Manipura Cakra) 
位于肚脐附近的腺体中心,控制了身体中火的成分及胰脏和肾上腺的分泌,主导我们的活力和世俗的活动,支配人的精力和消化功能。

    第四个脉轮是心轮(Anahat Cakra) :  
它位于靠近心脏附近的腺体中心,控制着气体的成分,也控制了胸部的胸线和淋巴腺,和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有关。

   第五个脉轮是喉轮(vishuddha Cakra) :
它位于喉头附近的腺体中心,控制着以太成分及甲状腺及副甲状腺,与说话功能有关。同时也调整了人体的精力,并控制着人体的活动。

   第六个脉轮是眉心轮 (Ajina Cakra) :
它位于脑的正中,它控制着脑下垂体并使用松果体和下视丘的荷尔蒙,主宰世俗和灵性的知识,支配着心神方面的功能。

   第七个脉轮是顶轮 (SahasraraCakra) :
它位于脑顶,他超越了生物学及心理学的范畴,他的功能只能用哲学和灵性的语言来描述。

 

瑜伽行法之三脉七轮详说(图文解说 <wbr>)

 

    观想出三脉五轮,是修持气入中脉的必要条件瑜伽行法认为,人体有72,000脉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左、右三条脉,又以中脉为最重要;人体有七个或更多的脉轮,由中脉旁开横脉构成,凡修二灌气功,只观顶、喉、心、脐四轮便足够;但若修四喜四空,则须运用第五之密轮;若修颇瓦开顶法及拳法等,则会运用七轮或更多的轮。

行者修持引气进入中脉,必须对中脉的观修有所了解,《藏宗大手印探奥》、《藏密脉、气、明点观修》二书中,对中脉观修有详细的论述,可以参阅,这里再择要而言之。
 
无上瑜伽修法自始至终不离中脉,一切重要密法如大圆满心髓、大手印法等,即是中脉之法;一切中观正见之法,不偏于有,不落于空,中道不立,亦均属中脉之法。观修中脉,有如下特点:

一、中脉位于人体前后左右四方的中央。虽然它是从头顶一直线到生殖器尖端,但观想时只观想中脉的末端到密轮为止,而不观到宝珠头。中脉在密轮在左右脉会合,成?形。这样,中脉的位置不在前,便区别于道家的任脉;不在后,区别于道家的督脉;不在左,区别于左脉;不在右,区别于右脉;不在左右之中央,区别于生理学家的脊柱;不在前后之中央,区别于道家的黄道;不在脊柱内,区别于印度教的婆罗门瑜伽。

二、中脉的色相,为淡蓝色。左脉为白色,右脉为红色。三脉直立且紧贴。中脉有四相:(一)直,像芭蕉的树干;(二)内部红润如鲜血一样;(三)纯净,像烛焰一样透明;(四)像莲花瓣一样非常柔软而有弹性。中脉从七轮的中心贯穿而过,下起杵轮,上止肉髻轮,中间普通五轮,皆以中脉为中心。

三、中脉属无为法陈健民上师著《中黄督脊辨》一书指出:“中者,中脉,无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观见,修二无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开发。由此脉开发,显现法身空性;与大乐相合,则证报身;与大悲相合,则证化身。惟佛家密宗所独有。”因此,行者心住正见及安于空性时,中脉自现,非由造作而得,非尺度可量;观想时可大可小,或细如马尾或吸管,或粗如麦秆或手臂,或等如身体大小,或如虚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至于顶、喉、心、脐、密五轮的观修,虽然这些轮都是由左右二脉交缠中脉形成的脉结,但在观想时,可观想脉结之支脉缠而形成的脉结,但在观想时,可观想脉结之支脉均由中脉发出,形如轮辐、伞骨,左右二脉则是直线而下,不作左右交缠五轮之状,如此可减轻五轮的系缠,对于开发五轮不致增加障碍。

 

瑜伽行法之三脉七轮详说(图文解说 <wbr>)

 

   观想由中脉发出的支脉形成五轮的脉瓣,就像伞骨由伞杆发出一样。顶轮有32片脉瓣,每片都是白色,就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一样向下弯曲,脉轮中心呈三角形;喉轮有16片脉瓣,每片红色,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一样向上弯,脉轮中心的呈环形;心轮有8片脉瓣,每片白色,脐轮有64片脉瓣,每片红色,像张开的雨伞的伞骨向上弯,脉轮中心呈三角形;密轮有32片脉瓣,红色,中心为三角形,像伞骨向上弯。行者还须观想在每个轮的中心,在中脉里面,都有一个小液泡,就像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就是引气进入中脉所要穿透的入口。

    行者必须把中脉及左右二脉如何和中脉在密轮相接,把五轮的脉瓣及其中心的小液泡都观想清楚,并通过观想将各脉轮、脉瓣所有可能产生的毛病如萎缩、结团、阴塞等,加以调柔、疏通和矫正,为引气进入中脉做好准备。

 

开发中脉轮

瑜伽行法之三脉七轮详说(图文解说 <wbr>)

 

   无上瑜伽有许多修法起着引气入中脉的作用,本尊修法如赫鲁噶(双身像)、金刚亥母、密集金刚等等各有不同穿透中脉入口中心点的方法,有的是专注心轮中心点,有的是专注脐轮中心点,更有的是专注中脉上下两端的开口使气进入中脉。
修习拙火是引气进入脉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行者修拙火时,必须专注脐轮中心的小液泡,并清楚地观想该处有一短阿字(即|),如真的火焰,这就是拙火,是指位于脐轮,作为热能本性的红明点(红菩提,血的净分)。行者专心一意地观想短阿字,心与短阿无二无别,反复观修,就会成功地引气穿脐轮中心点,把气引入中脉。

修持宝瓶气也可引气进入中脉。修宝瓶气的目的就是引导上气和下气合在一起,穿透脐轮进入中脉,经由中脉再进入心轮。行者先专注脐轮中心点,或者专注脐轮中心点的短字或字,然后关闭下二门(即控制排尿、排便的肌肉),非常轻柔地将下气引提到脐轮,又从两鼻孔吸气,非常轻柔、缓慢地执持上半身的气向下压到脐轮,就好像两个碗合在一起,然后行者将这些气集中在脐轮的周围,持气(忍住气)的时间愈久愈好,但切勿勉强,不要引起身体不适。初练习时不应持气过久,修宝瓶气的时间也不要太长,等到能力增强了,就能使身体中不同的气进入中脉。修宝瓶气之前,也可以先修九节佛风,作为宝瓶气的预备法,更能促进气入中脉的效果。

修拙火配合宝瓶气可以相得益彰,因为使上下半身的气在短阿字内混合,就能拙火很快生起和炽盛。宝瓶气有柔和、猛烈两种,上述的是柔和宝瓶气;猛烈宝瓶气是手脚肌肉都收缩,使下半身气更迅速上提。修柔和宝瓶气较为稳妥。当然,如果行者修柔和宝瓶气感到力量不够时,也可以改修猛烈宝瓶气一会,然后再改修柔和宝瓶气。

 

瑜伽行法之三脉七轮详说(图文解说 <wbr>)

 

   金刚诵的修法对引气从各个入口进入中脉有很大作用。金刚诵总的修法是,行者念诵及观想嗡、嘛、吽三字,配合吸、持、呼气。这三字咒的重要性是没有一种咒语不包含这三个咒字,它是一切咒语之王。在正修时,行者观气和咒音是无二无别的。当行者吸气时,要观想气息或能量进入,其本质是;吸气后接着保持气息,具有字的作用;出气时带着字。有各种金刚诵修法,最著名的有五种根本气的金刚诵修法及五种支分气的金刚诵修法,可以把人体十种气都引入中脉,而且是穿透不同的入口包括五轮中央及生殖器尖端等进入中脉。十种金刚诵的详细修法,请参阅密宗入门知识》、《藏密脉、气、明点观修二书。

                 瑜伽行法之三脉七轮详说(图文解说 <wbr>) 

引气进入中脉、意味着气入、住、融于中脉,亦即是打通和开发中脉,随而产生了气融于中脉的海市蜃楼,如烟、萤火、灯焰、白光、红光、黑暗、光明等八种征兆,生起四喜四空,趋入了空乐大手印或六成就法等高级层次。

引气穿透脉轮中心进入中脉,每个轮各有不同的功能。格桑嘉措格西上师著《大乐光明》一书说:“如果你引气穿过顶轮中心点,白明点会增加,如果穿透其他各轮中心点的话,结果如下:穿透喉轮中心点可以使梦观极为清晰,心轮可以使你的光明观境持续,脐轮增加拙火,密轮可得大乐,最后,穿透生殖器尖端的脉轮中心点,可增长大乐及带来迅速入梦,梦深沉而长。”

总之,除修拙火外,修习九节佛风、金刚诵、柔和或猛烈的宝瓶气、中住气等五种功法,对引气进入中脉都有莫大的利益。对初学者来说,入门除修习四加行或六加行外,宜于认真修持上述五层次功法,对打好学密基础、开发中脉,廷年益寿实有莫大的好处。 

 

 

灵量(Kundalini)
 

灵量是从梵文"Kundalini" 这个字翻译过来的,这个字的本义是卷曲,在印度的古籍中,这个字被用来指在人体脊柱底部,卷曲成三圈半的能量。随着佛经传入,有关灵量的知识也传入中国,当时按音译为「军荼利」、后亦有译作「昆达利尼」、「灵蛇」、「拙火」、「灵能」等。我们译作灵量,是取它是个灵性的能量的意思。

灵量位于我们脊柱底部三角形的荐骨的位置。这块荐骨( 骶骨) 医学上称 Sacrum bone,古希腊文原意为圣骨(Sacred bone)。当人还是胚胎的时候,灵量便从头顶进入,通过脊柱,潜藏在三角骨的位置,卷曲成三圈半的形状。灵量是个母性的力量,我们体内的灵量是外界万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这个母性力量一直养育着我们,照顾着我们。她知道我们的一切,到了适当的时机,在适当的条件下,灵量便会升起,将我们连接到无所不在的整体能量去。这时便是古代炼养家所说得到了「自觉」(Self- realisation),他得到了觉醒,他悟了道,他知道了真我,他知道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关于灵量的知识在许多古代文化中都存在,例如在中国道家,老子所说的那个万物之母,「先天地生」、「为天下母」的力量,便是灵量,他称之为「道」。老子说﹕「譬之若江海」,是用江海来比喻灵量的升进。灵量升起时,要通过上面的几个能量中心,才能通过顶轮而出。如果这些能量中心有阻塞,灵量便很难通过。这种情况,就好像是在江海开始航行时很困难,有许多旋涡和大石,但通过重重险阻,接近海洋的时候,便变得风平浪静了,最后还会进入大海,与整个海洋合一。

有些人是生下来就已经是得到自觉的,因为他们与宇宙自然的能量接上,因此往往能成贤成圣,成为文学家,音乐家,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在过去,这些得到自觉的人只是人类中的极少数。在今天,通过修习高级的炼养技术,越来越多的人会得到这种智慧的的觉醒,它的大面积普及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前无古人的事情。

 

                      三 条 经 脉

 

人体潜藏的宇宙超能系统的另一个构成部分是三条经脉,分别是左脉,中脉和右脉。三脉是我们人体内的三种力量,左脉掌管我们的记忆、过去和情感方面,右脉掌管我们的思维、未来、行动以及计划力面。一般人由于中脉没有打开,只能使用左右两脉的能量,而且他们多数不能两边平均使用。有些人使用左边的能量多些,有些人使用右边的能量多些,于是造成两种很不同的人格。

 

                              左  脉

倾向左边的人很内向,他们感情丰富,却怯于表达出来,往往多愁善感,顾影自怜。他们的好处是较有艺术气质,比较容易相处,不曾去主宰别人,无事生非。缺点是性格怠惰,做事优柔寡断,缺乏条理性,很容易受别人的支配,在现今竞争剧烈的社会,他们的成就往往有限。

 

                              右  脉

倾向右边的性格外向好动,好作思考计划,勇于表现自己、却缺乏情感及艺术方面的发展。他们的好处是办事能干,井井有条,懂得组织他人为自己做事,由于他们能量较多,做起事来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所以能够有魄力做大事,在现代的社会,这类人往往成为政客、官员、行政人员等,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但他们的缺点是自我过大,以为一切都在他们掌握之中,他们只看见自己,却看不见他人。在小的层面是去利用他人,在大的层面是去侵略和掠夺其它国家。倾向右脉的人肝脏往往过热,脾气暴躁。

 

                              中  脉

打开了中脉的人兼有二者的长处,却没有二者的短处。他们看见人最崇高的灵性方面,于是能欣赏别人、享受和别人在一起,真正做到相亲相爱。古往今来,真正的大文学家、大音乐家都是打开了中脉,得到了自觉的灵。他们的灵感来自天上。就算有些在世时得不到承认,但却只有他们的作品能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不朽的作品。许多人在欣赏之余不明所以,只觉得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其实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有清凉的能量散发出来,并使人自然而然地进入无思无虑的状态。打开了中脉的人许多亦成为历史上的大人物,他们在历史转折的关头出现,带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闯出一条新的出路。但他们却不曾陷入自我的陷阱,他们许多都能保持谦虚,并不将自己置于他人之上。有些得到自觉的人社会地位并不高,没有多大成就,但他们都能表现得与众不同,并向周遭散发出平安,令身边的人感到喜乐。

由于高级的炼养技术是先打开一个人的顶轮,让灵量沿中脉上升,所以不会发生出偏差的情况。中脉连接到的是集体的无意识,即宇宙无形无象的整体能量。中脉所代表的是现在,即当下此刻。古代养生家们经常说,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是不存在的。唯有在现在此刻,我们才能够知道真实。

七个轮穴(Chakas)

我们身体能量系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七个轮穴。这些轮穴是身体上能量的进出口,这些进出口在身体上主要有七个,因此一般说有七个轮穴。但其实除了这七个大的外,还有许多小的,分布全身。经脉也是一样,除了三条主要的外,还有许多小的。人的身体远比今天医学所了解的复杂。

现代医学发现,这几个轮的位置其实相应于人体脊柱上的主要神经丛(Plexus),是控制我们身体的枢钮。古代的上乘修炼体系(如西藏密宗、印度瑜伽等)都确切的描述每个轮的花瓣数,这些花瓣数目和该神经丛处的副神经丛(sub-plexus)也相应。此外,每一个轮都有它独特的特性和功能,我们以下逐一介绍。

 

海底轮(根轮、纯真轮 Mooladhara Chakra)

海底轮又译作纯真轮,梵文是Mooladahra意思是根部和支持。这个轮穴的颜色是珊瑚红,有四块花瓣,它的特质是纯真和智慧。这个轮穴是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本,它的位置在脊椎骨底部,身体之外少许。

在身体方面,这个轮穴相应于盘骨神经丛(Pelvic Plexus),照顾着我们的排泄系统和生殖器官。因此如果这个轮穴变得疲弱,我们便会患上这些器宫的疾病。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性变成一种商品来贩买,许多人在性方面都变得随便,于是纯真轮很容易受到伤害。艾滋病便是这样形成的,如果停止不良的性习惯,清洁纯真轮,那么艾滋病也能够治好。

纯真和智慧是一个人辨别是非对错最根本的能力。在现代,读得书多往往和智慧没有甚么关系,凭着一番理论,那些很有学问的人往往做出普通人都不会做的蠢事。相反,那些读书比较少的农村居民,却有一种根本的智慧,过着一种简单和平衡的生活。纯真轮打开的人纯真得像一个小孩子,他们仍然保持着小孩子的那种纯真和好奇心,他们生活于这个社会,却不会完全受这个社会的制约。

海底轮对应的部位是手掌和脚掌的掌跟处,如果海底轮有阻塞、这个部位会有麻痹、刺痛,发热或沉重的感觉。每个轮穴都分左中右三部,如果左手有感觉,便是这个轮穴的左部有问题。如果右手有感觉,便是这个轮穴的右部有问题。如果左右两手有感觉,便是整个轮穴有问题。

海底轮是灵量的守护者,如果一个人的海底轮太坏,灵量便不会升起。

 

密轮(腹轮、真知轮 Swadisthana Chakra)

 轮又译作真知轮(Swadisthana),在人体能量系统的示意图上,往往将它置于根轮之上,脐轮之下,但其实真知轮是没有一定位置的,它在腹部像个卫星一样绕着脐轮旋转。真知轮的颜色是黄色,有六块花瓣。

真知轮在身体方面对应于主动脉神经丛(Aortic Plexus),它掌管我们的脾脏、胰脏和肝脏下部。真知轮是右脉的起点,如果一个人过度活跃,过份思考和计划,便会使这个轮穴和整个右脉发热,长期的透支,便会使这个轮穴衰竭,无法照顾脾脏、胰脏和肝脏的需要,产生这些器官的疾病。如果一个人的脾脏不好,便会生血癌,如果一个人的胰脏不好,便会生糖尿病﹔如果一个人的肝脏不好,他的注意力便不好,经常烦躁、胡思乱想,不能入静。

真知轮相应的部位是大姆指,一个人如果有以上谈到的这方面的问题,会表现在右手的大拇指上,这时我们便应停止过度的思考,并用各种方法使肝脏凉化下来。如果一个人学习邪术或相信错误的学说,真知轮左部便会阻塞,并且表现在左手的大拇指上。

这个轮穴的特质是纯洁的知识(Nirmala Vidya)和注意力(Nimala Chitta)。打开了这个轮穴的人,会得到纯洁的知识和从上天而来的创造力。

所谓纯洁的知识是对应于真正的知识,或者说是世界的实相。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都可说是相对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一时一地的意义。譬如说英文只有在说英语的国家及社群有用,这些知识都可以说是些实用性的知识,是为了应付生活才学的。但除了这些实用性的知识以外,在古代的经典中都说有一种超越的知识,知道了这种知识,便会知道宇宙人生的整体道理。这种知识在过去被称之为「道」、被称之为「理」、或被称为「真理」。

修习高级炼养技术以后,一个人的中脉会渐渐打开,外界的整体能量会进入他的身体,清洁他的各个轮穴,同时他大脑顶部的神经线会受到启发,使他得到一种新的意识,我们称之为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iousness)。

他从前像一个盲人,在黑暗与无知当中,现在他有了光,他知道了甚么是对他好的,甚么对他不好。得到绝对的知识以后,他变成是自己的导师,他不用别人告诉他要怎样做,他自己在内里已经知道,他会自动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会自动远离那些令他步向毁灭的坏习惯。这个人可能学历不高,甚至目不识丁,但他所得的其实比他人为多,因为他得的知识是属于更高的意识层次。他所得的知识是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脐轮(正道轮 Nabhi Chakra / Manipura)

脐轮又译作正道轮,梵文叫 Nabhi Chakra,位于腹部中央肚脐的地方。这个轮穴的颜色是绿色,有十块花瓣。

脐轮在身体上相应于太阳〔腹腔〕神经丛(Solar Plexus),掌管着我们的胃部和肠脏。如果一个人的家庭出现问题,或过份担忧钱财,便会出现胃病,表现在左手的中指上。如果是事业上的问题,则表现在右手的中指。若两手都有刺痛,便是整个脐轮出了问题。

这个轮穴的特性是追求,它也掌管着满足感。自从进化伊始,深植在生命之内的是一种追求的需要。为了得以延续,生命首先要追求的是食物和水,越是高等的动物,他们所需要的也越多,越复杂。

像现代的人,很少以得到温饱为满足,有了稳定的生活,还要去追求大量的财富。有了财富,便追求名誉、地位和权力。过去许多大圣大贤均指出,这种对世俗财富和权力的追求是没有出路的。这些带着功利目的、不纯洁的欲望是不能得到真正满足的,就像一个无底的深谷,一个人拥有多少钱,多少权力,还是觉得不足够。现代的经济学认为人就是这样的,于是说人的欲望是不能完全被满足的。

如果一个人是敏感的话,他应该可以从自己的经验知道。当他没有钱没有权力时,他以为有了钱有了权力,便可令自己快乐,但那些有了钱有了权力的人却一样生活得不快乐,他们的问题可能比没有钱没有权力的人还多。当一个人明白了这一点,他便知道所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都不能真正令他感到满足,他要追求一些有永恒价值的事物。这时他便在进化的过程中迈进了一步,他成为一个真理的追求者,这种真理的追求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而在现今这个时代尤其多。

脐轮的另一特性是平衡,所谓平衡,就是过着一种中正平和的生活。过去的大圣大贤都教导世人要过一种中庸的生活,避免走向极端。

如果一个人的脐轮受到启发,生活方面便会受到照顾,不愁衣食,在物质生活上也感到满足。这是因为那个人得到了相应,是一种不求而得的结果。

 

幻海(空 Void)

在人体能量示意图中,在脐轮的外面有一个绿色大圈,它是由真知轮围绕着正道轮转动而形成的,梵文叫做 Bhavsagar,英文叫做 Void 或 Ocean of illusion,意思是迷惑的海洋。在古代的经典中,常有用海洋比喻求道要超越的难关。在佛教中有到彼岸的说法。在人体,这个迷惑的海洋表现在由灵量到中脉的一个中断的区域。我们知道左脉起于根轮,右脉起于真知轮,但中脉在幻海之上,灵量无从到达。这种情况就好像有三张梯,左右两张放在地上,而中间那张却悬在半空。

古代的求道者要越过这个幻海,先要清洁自己的轮穴,由下而上,一个一个的去清洁。由于轮穴的清洁与否,与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得到升进的人,先要有道德,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等他遇到真正的师父,就能渡过彼岸去。

曾经有无数人因为参加各种形式的炼养技术公开讲座而获得智慧的觉醒。为甚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修炼有素的炼养家们有很强的能量,在他们面前,那个人的幻海被能量充满,灵量便能通过并往上升。

 

心轮(仁爱轮 Heart/ Anahata Chakra)

心轮在我们胸部正中,胸骨的后面,它的颜色是紫色,有十二块花瓣。心轮相应于心脏神经丛(Cardiac Plexus)照顾着我们的心脏及呼吸系统。

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抗体会在胸骨内形成,起着抵抗疾病及外来入侵的作用。如果在童年时得不到母亲的照顾,这部分的能力便不能健全发展,长大后会变得很胆小、害怕黑暗,害怕犯错,唯恐别人伤害他。此中心的左侧回受到阻塞,表现在左手的小指,会有麻痹、刺痛,发热或沉重的感觉。

此中心的右侧,反映父亲方面,父亲失职或过份专制,此中心之右侧会逐渐受到阻塞,表现在右手的小指。

心轮的特性是爱心。心轮打开了的人,会自然生出一种仁人爱物之心,这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不是因为某种功利的目的才这样做。心轮打开了的人,能超越一己形躯之私,去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例如孟子说,如果我们看见一个小孩子跌入井中,我们便不期然要救他,孟子说这是不忍人之心,怵忑恻忍之心。后来儒家解释孔子所说的「仁」,也是釆用这种一体之仁的意思。天地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如果我们明白到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之所化,那么我们看见其它人受苦,就好像是自己受苦一样。因此后世儒家又有民胞物与的说法,看见其它人,就像看见同胞骨肉一样,看见世间的万事万物,一草一木,就好像看见自己在世间的伙伴一样。

人的灵也是这样,在我们心轮左部的那一团火是宇宙的整体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反映,在物质上人有形躯之隔,在灵的层面,大家都是同一个整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无执着的。

无执着的爱和有执着的爱很不同。后者像男女间的爱,是一种执着和迷恋。前者是无条件的,不会附着于任何人或事物。以一棵树的汁液为例,如果一棵树的汁液只眷顾着一朵花,停留不动,那么整棵树便会死掉。因此无执着的爱是周流不息的,才能润泽万物。

 

喉轮(大同轮 Vishuddi Chakra)

喉轮位于颈项底部喉咙处,颜色是蓝,有十六块花瓣。它照顾着我们的颈部神经丛(Cervical Plexus)和甲状腺。

此中心是神经的枢纽,手掌上的神经线都先经过这里,才连接到大脑去。因此这个中心和我们手掌的感应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个轮有阻塞,即使那个人得到了自觉,他自己在手掌上也不能感到凉风。相反,若此能量中心畅通清洁,他的手掌便能感应到那无所不在、周流不息的整体能量。

这时我们便能真正明白古人所说万物一体的意思。同时体会到有一个无所不在的生命能量,造就一切关乎生命的工作。这时我们便不会再夸大自己的作为,从而谦卑下来,静观大化,好像是看着一场戏剧在身边上演一样。而我们是一位观众,无论发生甚么事情,我们都好像置身事外那样,不会有太大的反作用,所谓宠辱不惊,能经常保持平常心的状态。

这不是说甚么事也不做了,而是一方面忙碌造事,另方面却不认为自己做过甚么事,一切都交由自然的力量去成就。在印度瑜伽经典《薄伽梵歌》,这叫做「无欲之行」,老子称「无为而无不为」。

吸烟会令喉轮阻塞。此外对喉轮危害最大的是内疚感,它导致此中心左部阻塞,表现在左手的食指上。内疚感强的人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错误,却以内疚感来掩饰它,认为自己有罪。同时,这个人的自尊心会降低。如果能治疗喉轮左部,那个人的性格也会改变过来。

此中心之右部主宰言词,我们一定要注意如何使用声带。轻浮粗暴,冷嘲热讽,或责骂他人都会导致此中心右部阻塞,表现在右手食指上。

喉轮好的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他说话甜美,懂得如何替人排难解纷。由于他明白到自己是整体的一个部分,他很能合群,很受集体的欢迎。这类人引导我们走向团结,走向美满的人际关系,在大的层面走向世界大同。

 

眉间轮(宽恕轮 Agyna Chakra)

此中心有时亦称为第三眼,位于脑的中心,颜色是白色,有二块花瓣。照顾着我们的松果腺(pineal gland)和脑下垂体(pituitary gland)。
这个中心是个很狭窄的通道。左右两脉在视神经交叉处相交,当这个中心畅顺健全时,灵量直透而升上,思绪静止,思绪交替的空间延长。这时注意力能依附在这剎那停顿与平静中,从而达至完全醒觉却又无思无虑的状态。使人领略到那种莫大的安宁与舒适,如果能把这种无思无虑的状态维持并延续,我们对宇宙的新探索也就开始了。

此中心是通向宇宙无意识的闸口,如果它不畅通,灵量便不能升入顶轮,你的灵便没法达成与宇宙的整体能量相结合。

造成此中心阻塞的原因是太大的自我 (ego / 我执)与超我(super ego / conditioning 所知障),这是因为右脉过多的体能活动和思考过度,以及左脉的过度情绪化和思想积集,使两脉膨胀如气球,向中脉挤压,在这种肿胀状态下,中脉受堵,阻挡了灵量在头顶升起。

要改善这个中心,我们应该培养出宽恕别人及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不宽恕别人,便不能通过这狭窄的通道。

要克服自我,佛陀也教导世人说「诸法无我」,就是要破除「我执」,这个自我是没有永恒意义的。另外,他又教我们用欢笑的心情来降伏自我,就是当这个自我膨胀起来,以为自己做了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自己看出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超我来自于人或社会的思想的积集。在个人来说是他的习惯或固定化了的思想,在社会来说是那个社会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社会制约。要是一个人受制于超我,便不能改变自己的习惯。要是一个社会受制于超我,便不能挣脱它的文化传统。
要克服超我,不是要走向它的反面,发展那个自我,而是要克服思想上的积习,返回中央。

这个轮是连接着视神经床的,因此怎样使用眼睛很重要,如果我们常用眼睛看那些不纯洁的事物,目迷五色,左顾右盼,我们的眉间轮便不能良好。眉间轮的元素是光,因此多看蓝天白云,多看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或多看纯真无邪的小孩子,都会对我们的眉间轮有帮助。

 

顶轮(自觉轮 Sahasrara)

此能量中心围绕头顶,这里是所有能量中心与三条脉络会合的地方,当灵量上升,直透头顶天灵盖上方时,你便得到你的自觉了。

顶轮掌管着大脑顶部边缘系统(limbic area)的一千条神经线,因此古人用——千瓣的莲花来代表它。这一千条神经线一般人是用不到的,得到自觉以后,这些神经线便会受到启发,并且活跃起来。这时那个人便能获得他从前没有的力量,在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到他从前不能感知到的事情。

初学者最初得到自觉时,头顶通常只有很小的一丝灵量在升扬,而各能量中心亦只是稍稍通畅。若能持之以恒经常练习,各能量中心会逐渐得到清理,洁净的能量中心会进一部开启,便会有较多的灵量升扬,你对生命能量的感应力也会增强。

这种感应力有时会表现为感到手部及指尖有刺疼或发麻,或有时在能量传送时会感到体内各能量中心有一股清凉之和风自头顶涌出,这股微风有时显得温热,那是因为你的灵量正在清理各个能量中心。宇宙灵力便会恒久不息地清理你的灵体,你会更清晰地感觉到一切环绕在你周围的生命能量。

你会变得更为开朗,更懂得接受那来自大自然:树木、山峦、繁花、浮云与蓝天所放射出来的良性能量,你也能感觉和领会到别人的情况,而且知道何时和如何去帮助他们。这样你便开始过着一种灵性的生活。

有两个真理。第一,我们不是这个身体,不是这个记忆,不是这个思维,不是这个自我和超我,我们都是纯洁的灵。第二个真理是有一个无所不在的宇宙超能存在,这个能量造就所有关乎生命的工作。印度的经典称这个能量为 Paramchaitanya,意即无所不在的生命能量,帕坦迦利称之为改变季节的力量,孔子、老子称之为「道」、「先天一气」,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传统,对这个能量都有不同的称呼,但所指的其实是同一个能量。

修习高级炼养技术以后,你便会感到这个能量存在,并且流通于你。随着静坐的加深,你的注意力会变得越来越好,注意力能时刻放在能量的层面,而不是事情的表面。到了这一阶段,你便超越了思维概念。

慢慢地你能如其所如地观照一切。完全溶入整体之中,这境界是无言无说的,因为一切都是一,没有了他者,没有了对立。过去达到了这个境界的人都陶醉在其中,亦不能用语言文字去描述它,所以关于顶轮,没有文字上的记载。

修习高级的炼养技术,第一个要达到的阶段是无思虑的入静状态,你没有思想,但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是知觉的。第二个要达到的阶段是无思虑的入静状态,你清楚地感觉到那生命能量的存在,而且确切知道这个能量运作的方式。这时你的知识都是你从内在知道,不是从别人那里听回来的,因此你对炼养文化的知识再没有怀疑。

 

 

                       年逾八旬的南怀瑾大师演示九节佛风修法

 

 
 
 
九 节 佛风修法

 

 坐定(双盘坐或单盘坐式均可),手结定印,即两手相合,手心向上,左手置于右手上,两拇指相接(沟通左、右脉之气)置于小腹前(脐轮与生殖轮之间〕。先观想自已全身透明如水晶琉璃般光亮,身中有二条直立平行的脉,就是中脉、左脉、右脉,如三根管子一样;中脉在脊柱内,左脉贴近中脉左边,右脉帖近在中脉右边。中脉发自“海底轮”(肛门前二指,相当于会阴穴〕,直上抵顶轮(在头顶心〕会合,折而达于鼻腔,三脉在海底轮处交会。
调整好姿势后,然后观想你的对面有一大光明(白光)或是观恕”本尊”之面孔(即某尊佛像,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因密宗的最重要是“我即是佛”〕与修习者面对面,白光从本尊佛的鼻孔流出。
第一节:以左手无名指按左鼻孔,观想白光随吸气进人你的右鼻孔,一入右脉就化为红光,顺右脉而下,绕到海底轮交汇处;再顺左脉向上,随即放下无名指,从左鼻孔呼出去,同时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气皆化为黑气而去。
第二节:以右手无名指按右鼻孔,观想白光随吸气由左鼻孔进入。一人左脉就化为红光,顺着左脉而下,绕到海底轮交汇处,再顺着右脉向上,随即放下右手无名指,从右鼻孔呼出去,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气皆随黑气排出。
第三节:观想白光随吸气由左、右鼻孔同时进入,一入左、右脉就化为红光,分别顾左、右脉而下,至海底轮交汇处进入中脉,向上冲顶,如冲不上去,再折回海底轮,再顺着左、右脉上行,由左、右鼻孔呼出去。想象体内一切业障、疾苦、病病皆化成黑气排出。随着功力的加深,沿中脉上冲的红光力量越来越大。
第四节:白光从左鼻孔进,红光从右鼻孔出(即重复第二节〕。
第五节:白光从右鼻孔进,红光黑气从左鼻孔出(即重复第一节)。
第六节:从两鼻孔进,从两鼻孔出(重复第三节)。
第七节:从两鼻孔进,从两鼻孔出(再重复练第三节〕。
第八节:从右鼻孔进,从左鼻孔出(重复练第一节)。
第九节:从左鼻孔进,从右鼻孔出(重复练第二节)。


“九节佛风”实际上只有三节,其他六节是将次序颠倒、重复练,在于训练学功者的意力和念力。本法通过九节的变换,使修习者专注于呼吸吐纳,以阻止杂念的产生,把精神完全集中在九节佛风变化的“一念”之中,就是以一念破万念。在修炼半年至一年后,只要“九节佛风”做完,就能进入“静定之境”。


观想中的白光是“净光”,变成红光是在清洁、净化体内的一切秽气,然后化成黑气呼出体外。这样不断地“纳白吐黑”,久久修习,就能使自身化为清净化,与宇宙的“大光明”融合,有益于身体健康,祛病延年,并为以后的修炼打下基础。


练”九节佛风”,最好能用意念控制左、右鼻孔的气息出入,初学者做不到,才用无名指按鼻孔之法,因为手的动作大多,会影响入静效果,用意念控制鼻孔出入息,开始不易做到,但久练就会变为容易。若能不用手按压鼻孔,则打坐开始两手便应结成“定印”,置于腹前,直到行功完毕。


“九节佛风”的要领是,呼吸要慢、细、长。
慢一因为慢才能定心,才能自在,才能聚气。
细一细才能精细,才能轻逸,能动静随意;
长一长才能入静,才能清静,”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copyright © 200912/20-永久 窦预空(窦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粤ICP备18025288号-1 手机版 英文版